2012年2月5日

我為何把柴燒穴窯改建成登窯 ?

1995年我碰巧購得一批中古"SK36耐火磚", 再添些紅磚, 就疊積木般的"堆"成功一座柴窯了 ! 認真講只能算是"兒戲", 因為是無章法無計畫下的產物.  我特別記得蓋窯頂的時候碰到窘狀, 因為窯頂前後左右都是曲線, 下方必須用模板支撐才易施工; 為此我曾請教過多位前輩, 後來回想起1988年購買的瓦斯窯, 砌磚師傅用"斷熱磚"砌窯頂圓拱時未用模板支撐, 僅靠耐火泥的吸附力就能順利操作. 於是我便買進"斷熱磚"做窯頂, 試用後果然容易上手, 預備用來做支撐的竹片都沒有用上.
這座窯燒成非常順利後, 吸引許多陶友前來交流, 我也樂於分享蓋窯的經驗. 某日一觀光窯場的藝術總監劉先生突然造訪, 希望我能提供柴窯的藍圖給他們參考. 我據實以告: "當時蓋到哪算哪, 漫說藍圖, 就是草圖都沒有!"  我允許他實際丈量複製, 劉先生當場入窯測量並邀我到他們窯場指導蓋窯; 大概兩個月之後吧, 某個周日我們邀陶藝家鄭永國老師一起去, 鄭老師又約了徐興隆老師, 我們到達時, 他們新蓋的穴窯已經快完工了, 我們這群"貴客"不免叨擾一頓客家風味餐, 也從他們窯場學到許多經驗.
我非常感謝這座柴窯帶給我許多榮耀, 歡樂的美好時光 ! 感恩 !!


在人類發展史上, "登窯"是文明成就較高的窯種, 是穴窯的進化版, 當然擁有許多優點 : 產量大符合經濟效益, 每個窯室可燒出不同的質感; 日本六大古窯之一的"備前燒"大都是用"登窯"燒出許多"名器". 這些因素正是促成我拆穴窯改建登窯的原因.
我於1999年中開始籌備, 畫設計圖, 蒐集中古耐火磚, 丈量土地, 規劃動線, 一切順利遂於2000年正式動工. 陶場緊鄰台一線, 公路上經常發生事故; 施工期中有一件事特別有趣印象非常深刻: 一輛小貨車經過突然一個輪胎"離家出走"了! 司機下車大罵保養場師傅疏忽未鎖緊螺絲, 所幸車速低沒發生憾事.
我的登窯第一窯室仍屬穴窯, 第二, 三窯室則是倒焰式, 第三窯室和煙囪是分開的, 煙道埋在地下延至室外獨立的煙囪.  煙囪最後才建造也是全窯造價最高的部分, 外層用紅磚砌成, 內部則用"SK32"耐火磚, 曾找過好幾位土水師傅估價, 年輕輩缺乏經驗不敢接手, 經輾轉介紹一位老師傅才順利建起一支壯觀又漂亮的大煙囪. 窯室內容積共約四立方米, 初期曾請師傅幫忙拉坯, 2002年以後我自己一人做, 就只燒第一窯室, 二 三窯室封起來當煙道. 2003年停產, 此後專注於天目茶碗的研究和製作.

 柴燒瓶  2003年登窯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