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日

尋找原礦土,燒成溫度向下探索


為了燒製"台灣原味的柴燒陶",我在1997年間常去苗栗三灣 南庄一帶的矽砂礦場找原礦陶土,最後選擇了兩種土各買進了20 噸-----這是礦場最小的計價單位(一個拖車車斗量); 黑色低溫土每噸450元,含鐵量高 可塑性極好;灰色的高溫土每噸600元,像岩石一樣堅硬塊狀,任誰看了都不會相信它是黏土,但將它泡進水中一會兒工夫便崩解成泥漿了,耐火度約1240℃,含鐵量低 還原燒成是灰白色.
這件柴燒陶罐是2002年在我的登窯第三窯室低於1180℃燒成,表面凹凸不平是因為灰和胎土熔成許多小泡,胎土就是用低溫原礦土.
2000年蓋了登窯以後,我便將燒成溫度向下探索. 先把窯灰放置在不同配方的土胎上用瓦斯窯燒成,1180℃便全都熔成玻璃釉面,可見灰的助熔力極強.此後柴燒我便定溫在1180℃,但恆溫時間拖長,燒成的坯體光澤降低了, 色彩 質感更有變化.

柴燒陶罐--登窯  2002年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