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8日

《转载》细说日本古代的“建盏”与“天目”之别


 2014-11-02 把盏堂



我们早期发送的文章《日本为何称建盏为“天目”》一文,已对“建盏”和“天目”做了简略地介绍。本期,我们从日本古代的文字记载中,进一步详细地解释二者的区别。

建窑瓷器在宋元时期随留学僧侣或港口贸易输入日本后,在日本较早的文献记录中,一般都被称为“建盏”。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,建窑及其窑系的许多作品,由于寺院、茶道文化的传播,不断衍化并分别给予形象性的艺术特征的命名(如“油滴”、“曜变”等by把盏堂),众多的命名最终约定俗成地被概括在“天目”陶瓷这一广义而丰富内涵的范畴。

“天目”之名首先得从中国的天目山谈起。据《大清统志》载:浙江省杭州府天目山,在临安县西北五十里,与于潜县交界,山有两目,“在临安者曰东天目,在于潜者曰西天目”。宋代天目山佛教寺院林立,香火鼎盛,东天目有昭明寺,西天目有禅源寺。天目山东北峰径山则有勒赐香云禅寺,享有“禅林之冠”的美称。

宋元时期许多日本僧人纷纷来这里修行,僧人们都把这里带回的建盏称为“天目山带回的茶碗”,辗转则成“天目茶碗”,这是“天目”之名的最初来历,这种名称当时也只是种口头流传而已。据日本学者考证,镰仓时代是否把建盏称为天目,还缺乏文献记录。1336年玄惠法师著《游学往来》一书中,出现了“青兔毫”、“黄兔毫”、“建盏”、“建州碗”等名称,但未见天目一词。镰仓时代成持的《吃茶往来》、《佛口庵公物目录》等书中也有“建盏”一词,也未见“天目”。


 
曜变天目 静嘉堂文库藏




油滴天目日本林原美术馆藏




禾目天目京都国立博物馆


“天目”作为饮用器的记载,最早出现于建武二年(1335年),以后如康永二年(1343年)《祇园执行日记》和庆永十二年(1406年)《教言卿记》中均有载。应永年年间(1394~1427年)成书的《禅林小歇》中记载:胡兹盘以建盏居多,有油滴、曜变、建鳖、胡盏、汤盏、幅州盏、天目。

在这里,建盏、油滴、曜变、建鳖,可以肯定都是建窑的珍品;而胡盏、汤盏、幅州盏、天目,则属于建窑系的黑釉瓷器,其中“幅州盏”应与“福州盏”同音,出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府治下的福清东张等窑。“天目”则可能是某种不明具体产地的黑釉瓷器的名称。由于这种名称与中国天目山传来建盏的渊源关系,从此陆续在各种书籍中出现,并被广泛使用于各种黑釉瓷器的命名,如禾目天目、兔毫天目、油滴天目、曜变天目、灰被天目、金彩天目等等。

15世纪记载建盏的日本文献中还有《满济准后日记》、《荫凉轩日录》等书。写有“油滴”、“银建盏”、“古建盏”、“御建盏”等。后者还记载建盏的价格,延德二年(1490)十月,银复轮(即是包银口的“银覆轮”by把盏堂)的一只建盏价格是二百五十匹绢。明应二年(1493)八月,建盏与茶座两只,价格为14贯500文,看来当时建盏有贵贱不等的价格。






《君台观左右帐记》

16世纪前期的《君台观左右帐记》一书,是足利将军的朋友们对他们所收藏的中国文物——唐物进行评鉴的记录,其中记载:

『曜变为建盏中的无上神品,乃世上罕见之物,其地很黑,有许多浓淡不同的琉璃状的星斑。另外,还有黄色、白色以及浓琉璃色或淡琉璃色等色泽互相交织,形成美如织锦的釉,相当于价值万匹之物也。

油滴为第二重宝。其地也很黑,盏心和盏外壁都呈现出许多淡紫泛白的星斑。存世量比曜变要多,价值等同于五千匹之物也。

建盏,不如油滴。其地釉发黑,色泽带有类似金子发光的效果。和油滴同样,也有带星斑的。价值等同于三千匹之物也。

乌盏,形似兔盏的样子。土釉与建盏同样,形状有大小之分。价廉。

鼈(鳖)盏,与天目茶碗的质地一样,釉色泛黄且发黑,有花鸟及其各种纹样。价值千匹之物也。

能(或鲐、態)皮盏,也与天目茶碗的质地相同,釉色黄中带橘色,盏内外布满淡紫色的星斑。廉价。

天目,众所周之,以灰被为上品。因为不是公方(将军家)的御用之物,谈不上价格(即便宜得说不出价格)。』



吉州窑玳瑁天目



吉州窑 玳玻天目

在《君台观左右帐记》中,曜变和乌盏被明确划归到建盏的行列。而油滴、鼈(鳖)盏、能(熊)皮盏均未明确写出产地。但其中有“建盏,不如油滴”所指的“油滴”,应该也是建盏或建盏系列的一种;而从描写鼈(鳖)盏、能(或鲐、態)皮盏的文字来看,应是指江西吉州窑的玳瑁釉茶和剪纸贴花釉。“灰被”天目,目前已经被考古资料证明,产地是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镇茶洋村的茶洋窑。可见,所谓天目盏的产地,在当时的认知中就是非确定性的,产地并非一处的可能性很大。




吉州窑 木叶天目



茶洋窑 灰被天目


天正十六年(1588年)的《山上宗二记》中也有“天目”的记载。但存世版本不同,所载内容有别。本文介绍表千家本的内容:
『天目之事,绍鸥旧藏一只。另外还有一只白天目。现在天下存世的三只天目中,以上提到的两只为关白氏(即丰臣秀吉)所有。引拙(即鸟居引拙)旧藏的天目为堺(地名)的油屋所拥有。以上这些天目都是灰被天目。此外,灰被天目在各地都有,且有上中下品之分,因此在数量上很难把握。前面所提到的三只天目自古以来被置于称作名物的盏托之上,所以是天目中的名物。以上说法为口传。

黄天目,比灰被天目要次,只天目在世上的存世量较多。此三色天目,都被称作天目。天目的釉水柔和,形状以器形深的为 好。以上说法为口传。

建盏其中有影星、油滴、乌盏、別(鳖)盏、玳皮盏,这六种都属于建盏(但是,文中只提到五种)。价廉。以上说法为口传。

这(些)天目,鄙人都亲眼过目过』



黄天目

 
白天目

以上文献日本茶道界广为人知的史料,可归结为:

“天目”作为饮器的名称至少在14世纪就出现于文献中。它以山名来命名,当时建盏类茶碗与“天目”是分开记录的,“天目”的价格比较低廉。在16世纪初期,“天目”的上品被称为“灰被天目”,而建盏类茶碗有许多等级,建盏也不包含在“天目”之中,与“天目”同属于“土之物(日本称“陶瓷器”为“土之物”by把盏堂)”的范畴,其价格远远高于“天目”。

而在16世纪末的文献中,虽然建盏与“天目”分开称呼的情况依然存在,却由于“侘茶”的盛行,日本茶道界的审美观发生了转变。建盏从茶盏中的高级品一落而成为廉价物,同时,“天目”的外延也进一步扩展开了。至19世纪以后,在日本茶道界,“天目”已演变为包括中国建窑系列、吉州窑系列茶碗以及所有与那种束口、深腹、高圈足茶碗形状相同或接近的各类唐物茶碗或和物茶碗的总称。

目前,“天目”在中日两国陶瓷考古界存在一种共识:这一名称来源于日本。从广义看,“天目”是对中国黑釉瓷器的通称;从狭义来看,“天目”被视为以中国福建建窑为代表的黑釉茶盏的通称。

(本文整理自叶文程和林忠干著《建窑瓷鉴定与鉴赏》、方忆和水上则和著《“天目”释名》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